在生态研究、农业管理与环境修复领域,土壤氧气含量是反映土壤状态的关键指标。它直接影响根系活力、微生物活动与污染物降解速率。
土壤氧气检测仪作为感知地下生命的仪器,其测量精度依赖于科学、规范的操作流程。掌握正确使用方法,是获取真实、可靠数据的前提。

第一步:设备检查与校准
使用前,检查土壤氧气检测仪外壳、显示屏、按键是否完好。确认探头保护帽已取下,电极窗口清洁无污损。电池电量充足(建议>80%)。长期未用后,必须进行校准:
零点校准:将探头置于无氧环境(如氮气袋)中,按提示完成;
空气校准:在洁净空气中,待读数稳定在20.9%左右(标准大气氧含量),执行校准程序。校准后等待1-2分钟,让传感器稳定。
第二步:测点选择与准备
根据研究目的(如农田分区、污染场地网格化)布设测点。选择代表性位置,避开石块、树根、动物洞穴及近期扰动区域。清除地表枯叶、杂草。若土壤过于干燥或板结,可预先浇少量水润湿(避免积水),静置30分钟,使气体重新平衡。
第三步:探头插入与测量
手持仪器,将探头垂直缓慢插入目标深度(通常10-30cm,根据需求调整)。插入时避免剧烈摩擦或挤压土壤,防止改变局部孔隙结构。确保探头前端的透气膜埋入土中,且周围土壤贴合紧密,无空隙或气泡。部分型号需预热1-5分钟。
第四步:数据读取与记录
待显示屏数值稳定(通常1-3分钟),记录氧气浓度(%vol)、温度(℃)及时间。部分智能机型可自动存储多组数据。在同一测点可重复测量2-3次,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。测量完毕,缓慢拔出探头,用软布或毛刷清除附着泥土。
第五步:清洁与存放
用湿润棉布轻轻擦拭探头表面,再用干布擦干。严禁用水冲洗或浸泡探头,防止水分渗入损坏传感器。将保护帽盖回探头。主机存放在干燥、阴凉处,避免高温、强光直射。长期不用时取出电池。